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就业创业工作纪实
大学生圆了就业梦,创客圆了创业梦,家庭妇女圆了职业梦,农民圆了脱贫梦……一个个生动的就业创业故事,在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接力上演。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是武陵区人社部门的不懈努力。“只要你想就业创业,我们就为你搭建桥梁、提供服务!”武陵区人社局局长雷建雄说。校地联合精准对接点亮青年就业梦湖南文理学院应届毕业生曾琳真时常觉得自己很幸运。今年2月,她通过学校就业办了解到常德茂林教育的招聘信息,并顺利进入该机构实习。“由于信息是我们学校就业办提供的,我很放心。”曾琳真说,她在实习中表现良好,领取毕业证后就可以入职了。为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武陵区把就业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学校,通过校地联合、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在此基础上,武陵区开展专场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起对接桥梁。在去年5月12日于湖南文理学院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41家单位提供了涉及电商、家居创意等30多个行业的8700多个岗位。当天,近千名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自2015年起,武陵区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制度,目前已建成实名制登记信息平台,精准对接毕业生各类信息,并为他们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社区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政务系统服务一体化平台获取职业介绍、求职登记等各类信息,确保在第一时间将信息提供给有需要的大学生。自2015年起,平台已对2635名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为有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及技能培训等服务600多人次。武陵区还着力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截至目前,武陵区共审批认定武陵区中心幼儿园、常德市老年病医院、湖南省德强通信设备服务有限公司、湖南浩宇建设有限公司4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近年来,基地累计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48个。典型带动四级联动实现返乡创业梦常德人魏丽霞早年离乡到广东工作。其间,她接触到育婴师行业,并取得了高级育婴师资格证。2011年,魏丽霞回乡结婚生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武陵区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推荐我参加SYB创业培训师资班。学成之后,我就到一所培训学校做了创业培训老师。”魏丽霞说。2015年初,魏丽霞开始在供职的学校组织开展月嫂、育婴师培训。为了让更多的武陵区学员就近入学,2018年5月,她发起成立武陵区三人行职业培训学校,每年培训月嫂、育婴师和养老护理员上千人次。“我们先后与瑞玺国际月子会所、湖南湘卫无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进行对接,协助培训合格的学员走上工作岗位。”武陵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董桂芳是2016年的月嫂培训班上的学员。谈起自己的人生转变,她十分感慨:“以前,我在农村养猪、养鸡、养羊。现在,我是一名月嫂,每月工资有8000元,相当于在家干好几年!”为了鼓励更多身怀技能的魏丽霞们返乡就业创业,武陵区送出激励、政策、服务、岗位“四重大礼包”,倾力为返乡务工人员服务。“我们把服务延伸到基层,把招聘会送到家门口!”武陵区人社局分管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何萍介绍。为打造市、区、乡、村(居)四级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队伍,武陵区在每个乡镇(街道)都设立了服务专干,并在每个村(居)明确至少1名劳务经纪人,专门配合做好辖区的服务工作。2018年以来,常德市通过市区联动机制,将人力资源业务逐步转移到市场平台上来,各项业务工作逐渐统一规范。该区人力资源服务的管理日益规范化、社会化,形成了连通线上和线下,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办厂送岗安置兜底圆了农民脱贫梦58岁的刘景华原是芦荻山乡大关庙村的养猪大户。2017年,他决定兴办凉枕加工厂。“有了厂房和设备以后,接下来的手续让我很犯难。”刘景华回忆道。就在这时,乡党委、乡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向刘景华伸出援手,协助他办理经营许可证,并为他提供安全生产指导等服务。武陵区人社部门还帮助刘景华进行招工、开展员工培训,为他联系销路、制定发展规划。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景华凉枕加工厂正式挂牌成立了。“厂子虽然规模不大,但吸纳了周边十几个村的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刘景华介绍,工厂采用“加工车间+农户”同步生产的模式,将生产凉枕的原料和简易生产工具发到村民的手里,村民生产的成品检验合格后当场结账。所以,在这里就业的农户不仅成了工人,有了工资收入,还不耽误农活和照顾家庭。截至目前,凉枕厂已吸纳300多名贫困人员就业。武陵区不仅支持村民通过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还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2018年,武陵区共开发365个公益性岗位,安置1545人就业。